我国历代历算机构和重要的天文历算人物都有哪些-中国民俗大全
来源:钰珍算运网 更新 :2024-10-16 13:14 查看 :5732
隋:太史曹、太师监;太师令
唐代:太史局混田监、浑邑监、太监监司天台;太史局令混田监、太监司天台监824。人物
宋代:司天监、太监局天文院;司天监太监局令
辽:司天监;太史令
金:司天台;提点司天监
元代:司天监归来司天监太史院;提及司天监太史院的一些历史。
明代:秦天监;太史令鉴正41-23人
清代:秦天鉴; 建正154人
重要天文历法有:
汉前:干德、石申等
西汉:邓平、唐都、罗夏弘等(太初历)
刘欣(三通历)
东汉:刘鸿(《黔祥历》历中定朔最早的完整记录)
南北朝:祖冲之
三国:汉仪(黄楚历法最准确)
唐代:傅仁君(编撰《五印元历》并正式采用)定硕历)
李春风,一群人
/>北宋:沈括
南宋:杨忠夫(《通天历》以365年和2425天为转)
元朝:郭守敬
明朝:徐光启
清朝:梅文鼎、王锡禅
以上就是全部内容,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。
- END -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雨水的由来
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。每年的2月18日前后,太阳黄经达330度时,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。此时,气温回升、冰雪融化、降水增多,故取名为雨水。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者19日开始,到3月4日或者5日结束。雨水于谷雨、小雪、大雪一样,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。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 雨水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”意思是说,雨水节气前后,万物开始萌动,春天就要到了。如在《逸周书》中就有雨水节后“鸿雁来”“草木萌动”等物候记载。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:“一候獭祭鱼;二候鸿雁来;三候草木萌动。”此节气,水獭开始捕鱼了,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;5天过后,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;再过五天,在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春雨中,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。从此以后,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现行公历与农历的优缺点有什么-中国民俗大全
1、现行公历(格里历)的优点:(1)公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官方通用,具有通用性;(2)公历属于平时间周期定义的平历,因此其算法简单,天数基本固定,置闰规则;(3)历年与历日协调的好,历年只有365日与366日两种;(4)历日与太阳高度(直射角度)基本对应,误差只有1至2日左右。 2、现行公历的缺点:(1)公元元年在人类历史中期,不便于推算人类历史早期;(2)岁首没有较强的天文学意义;(3)历月的天数有28日,29日,30日,31日四种,并且排列不规则;(4)具有较强的宗教意义和罗马皇权留下的烙印,不利于不同文化民族的交流;(5)置闰法中400年97闰日没有128年31闰日简单和精确; (6)只管太阳,没有月亮的内容,其日期也不反映月相,是单轨制的太阳历法,不利于保护世界上的月亮文化,也不利于被这些国家的群众的接受和认同;(7)由于历月的长度没有明显的天文学意义,所以人为因素很强,甚至可以被人随意更改;㈧由于其是平历,所以它的历日不能和它对应的天象----太阳高度一一对应。3、现行农历的优点:(1)农历是定历,它具有天文年历的特性,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,如它的节气严格对应太阳高度,历日较严格地对应月相,闰月的不发生频率和发生频率对应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,其它天象如日出日没, 晨昏蒙影,五星方位,日月食,潮汐等,就连历月也大致对应太阳高度;(2)农历历月的天数只有29日与30日两种,且由定朔日规定,人为因素最小,不易随意改动;(3)岁首有较强的天文学意义,具有阴月阳年的天文学意义;(4)阴阳合历,最体现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;(5)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纪年循环使用;由于它包含节气十分利于四季划分,由于它包含月相,因此也十分反映潮汐,日月食等天象和月亮对气候的影响,同时它还包含十二节干支历(类似沈括的《十二气历》,比它更准确)和七十二候的特殊太阳历,是一部双轨制历法,便于不同文化民族间的交流,(6)由于它是最彻底的定气定朔的天文年历性质的历法,因此其它历法都要与进行对照,并且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。4、 农历的缺点:(1)由于农历是定历,历月使用定朔,所以每年的同一历月的天数并不确定,不方便统计天数;(2)历年长度,有353日是,354日,355日,383日,384日,385日6种,并且不利于统计年长;(3)干支循环周期60过短,不方便较长时间的区别,也不方便记忆;(4)置闰不透明,闰月不确定;(5)有些有迷信成分,但新中国建国后已经被剔除了,随着科学的普及信之的人越来越少;至于民间某些祭祀活动等已经是民俗了。而不是迷信了。
我国历代历算机构和重要的天文历算人物都有哪些-中国民俗大全
我国历代天学机构名称及主要负责人官名变动沿革如下:秦代:太史令 西汉:太史公 太史令 东汉:太史令 魏晋南北朝:太史局;太史 隋代:太史曹 太史监;太史令 唐代:太史局 浑天监 浑仪监 太史监 司天台;太史局令 浑天监 太史监 司天台监。824人 宋代:司天监 太史局 天文院;司天监 太史局令 辽:司天监;太史令 金:司天台;提点 司天监 元代:司天监 回回司天监 太史院;提点 司天监 太史院史。259人 明代:钦天监;太史令 监正。41-23人 清代:钦天监;监正。154人 重要天文历算人物如下:汉代以前:甘德,石申等。西汉:邓平、唐都、落下闳等(太初历)刘歆(三统历)东汉:刘洪(《乾象历》第一完记载定朔的历法) 南北朝:祖冲之三国:韩翊(黄初历的朔望月周期最准)唐代:傅仁均(编撰《戊寅元历》是正式采用定朔的历法)李淳风,一行北宋:沈括南宋:杨忠辅(《统天历》取回归年长为365、2425日)元代: 郭守敬明代:徐光启清代:梅文鼎,王锡阐
日历牌显示的农历节气标注的发生时间是什么意思-中国民俗大全
我国的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是以视太阳位置定义的定气,不是以时间周期定义的平气。它是这样规定的:黄赤交点为春分点,并定为黄经0度,黄道一周为360度。黄经度数能被30整除的为中气,总共12个;黄经度数能被15整除但不能被30整除的为节气,也有12个;节气与中气合称为节气,共24个; 黄经度数能被5整除的为定候,共有72个,其中有二十四个为节气,其余的为一般的定候; 因此在日历上就得标注节气的发生时间,这由天文台来计算的。
我国古代的太阳月亮出没方位与定时口诀都有什么-中国民俗大全
一.太阳出没方位与时刻:“正九出巳入庚方,二八出兔入鸡场,三七出甲入辛地,四六生寅入戍方,五月生艮属乾上,仲冬出巽入坤方,唯有十与十二,出辰入申细推详”。即是太阳每日出没方位,正月九月出巳入庚,二月八月出卯入酉,三月七月出甲入辛,四月六月出寅入戍,五月出艮入乾,十一月出巽入坤,十与十二月出辰入申。二.月亮出没方位:“三辰五巳八午升,初十出末十三申,十五酉时十八戍,二十亥上记其辰,二十三日子时出,二十六日丑时行,二十八日寅时出,三十加末卯上轮”。即是初三、四日辰时,初五、六、七日巳时,初八、九日午时,初十、十一、十二日末时,十三、十四日申时, 十五、十六、十七日酉时,十八、十九日戍时,二十、二十一、二十二日亥时,二十三、二十四、二十五日子时,二十六、二十七日丑时,二十八、二十九日寅时,三十日及下月初一、二日卯。 三.杂论:“太阳一年一周天,任天为不及,一度一岁之积,而恰与天会,故太阳有三道。北道,北至东井去极近,南道,南至牵牛去极远,东道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,此三道极至于牵牛,则为冬至,极之北至于冬井,则为夏至,南北极中,则为春秋分,其行西陆谓之春,行南陆谓之夏, 行东陆谓之秋,行北陆谓之冬,所以成阴阳寒暑之节也”。还有太阴出没的方位,“其行天之度,一月一周,天与日会辰次之所,以为一岁,十二会得三百五十四日,九百四十分,月之三百四十八分,而与天会,是为一岁。故有九道,黑道二,立冬、冬至出黄道北,赤道二,立夏、夏至出黄道 南,白道 二,立秋、秋分,出黄道西,青道二,立春、春分出黄道东,并黄道,共为九道,故立春、春分从青道,分在甲度,立秋、秋分从白道,分在庚度,立冬、冬至从黑道,分在壬度,立夏、夏至从赤道,分在丙度”。 四.猫眼定时歌:“子、午、卯、酉一条线,寅、申、巳、亥圆如镜,辰、戊、丑、未枣核形。” 五.定寅时法正九五更二点彻,二八五更四点歇,三七平光是寅时,四六日出寅无别,五月日高三丈地,十月十二四更二,仲冬纔到四更初,便是寅时君须记。 六.日上起时法甲己还加甲,乙庚丙作初,丙辛从戊起,丁壬庚子居,戊癸何方法,壬子是顺行.七.年上起月法:甲己之年丙为首,乙庚之岁戊为头,丙辛之岁寻庚上, 丁壬壬寅顺行流,更有戊癸何方见,甲寅之上好追求。